念山川旅行
登录
首页-旅行文章-旅行日志-正文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1年前
1
1
207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1张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2张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3张

时已入冬,万物凋敝,当多数生物蛰伏休眠的时候,双堆村却开始迎来收获季,在稀泥里默默生长的莲藕和茨菇此刻已经成熟,半干的湿地里,到处可见农人忙碌的身影。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4张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5张

我们在夏天的时候曾两次来双堆村寻荷花,每次见满池的荷塘里,挤满了密密麻麻的荷叶,花儿却实在很少,偶有几朵粉色的菡萏藏在绿色的荷叶里,含羞遮掩,总不肯大放。整个夏天远去,我们始终没盼来满池荷花齐开的壮阔场面,却在初冬邂逅了果实的成熟与荷叶的干枯。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6张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7张

绿蕊白花这种别处少见的水生植物名茨菇,学名为慈姑,是一种泽泻科植物慈姑的球茎,也被称为白地栗、慈菇、茨菰等。它是一种既可食用又可药用的植物。

慈姑是中国特色蔬菜之一。原产中国南方,早在唐代以前就开始种植。南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最早记述了慈姑的药用价值、生长习惯及食用。《齐民要术》载有慈姑栽方法。宋代《梦梁录》把慈姑列入主要物产之一。《本草纲目》载:“慈姑,一根发生十二子,如慈姑乳诸子,故以名。”

茨菇个头与小芋头相仿,本地人喜欢煮火锅吃,或者用腌菜炒食。与莲藕一样,茨菇的果实埋在水里或者沼泽地里,为了不破坏其完整性,农人只能依靠双手将它们从松软的泥浆里挖出来,无法依赖别的工具。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8张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9张

李商隐名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赋予了枯荷一种新生。夏日满塘的热闹足够引人驻足,这个季节的凋敝却教人容易忽视,有多少人喜欢欣赏生命的凋落呢。但李义山在偶然间发现的这一诗境将枯荷雨声的审美情趣传递了上千年,令枯荷唱响新的生命之歌。前两日连绵的冬雨,不知有无路人有幸目睹耳闻这一绝美的意境。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10张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11张

挖莲藕的农人坐在路边,将一根根完整挖出的莲藕清洗干净,深色的泥浆从莲藕表层一点点剥离,露出微黄的色泽,这是莲藕健康的本色。莲藕表层呈铁锈色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莲藕生长过程中,土壤中的铁元素与氧气发生氧化反应形成的。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12张

具体来说,莲藕是水生植物,在长期淹水的环境中生长,为了将氧气运输到根系,莲藕会在根系形成发达的通气组织,并在根际营造一个局部氧化环境。在这种环境下,土壤中的亚铁离子会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并形成红褐色的铁氧化物胶膜,这些铁氧化物胶膜沉积并附着在莲藕表皮,最终形成了我们所看到的锈斑。那些缺乏铁锈色的莲藕往往经人工美化处理过,需谨慎食用。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13张

路旁忙着清洗莲藕的阿孃告诉我们,他们种植的莲藕需要几个月的时间才能全部挖完,大概会持续到腊月,也就是说,这段时间里我们都能吃到新鲜的莲藕。它们在水上的生命持续整个夏天,而水下,它们的果实蕴藏了整个冬天。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14张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15张

我们向阿孃买了两斤新鲜至极的莲藕,拿回家,擦去表皮的微黄,在大火中爆炒,除了油盐,无需别的佐料,就烹制出一道美味佳肴,淡淡的藕香里飘出的是一种童年味道。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16张
大理巍山双堆村:冬天藏在泥土里的收获(莲藕和茨菇) - 第17张
标签:
本文原创,作者:四弦秋,其版权均为念山川旅行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nianshanchuan.com/114.html
四弦秋

四弦秋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总想在面目全非的尘世里,寻一条闲云野鹤的出路。幸而有一片诗词汪洋,给了我许多的美好。时常,我荡舟其中,静静享受那一片美好。更庆幸岸边站立的人,喜欢我喜欢的美好,并保我免于饥寒,专注这欢喜。
16817.67M632
分享:
大理巍山小塘子村:山顶池塘边的彝族村庄
大理巍山小塘子村:山顶池塘边的彝族村庄上一篇
大理巍山小梯子坡村:神树守护下的宁谧村庄下一篇
大理巍山小梯子坡村:神树守护下的宁谧村庄
相关文章
总数:169
旅行大理巍山的天空之城:千年彝族古村落琢木郎村

旅行大理巍山的天空之城:千年彝族古村落琢木郎村

因为喜欢古村落,很早就开始关注到了琢木郎这个名字。移居巍山一年半后,我们才第一次踏足这个充满了神话传说的彝族古村落。清晨的天空尚布满灰白色云团,…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1年前
1
1
500
0
大理南涧小湾东镇老家库村:千年彝寨,宛如漂浮在绿海上的岛屿

大理南涧小湾东镇老家库村:千年彝寨,宛如漂浮在绿海上的岛屿

开往八字耳朵村的路上,我们坐在车里眺望远处起伏的山峦,去寻找一个个陌生的村庄,为我们的家园之旅增加一个美好的素材。老家库村给我们的印象最深刻,这…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7个月前
1
1
185
0
寻访迪庆维西塔城镇达摩祖师洞:一场自然与信仰的双重修行

寻访迪庆维西塔城镇达摩祖师洞:一场自然与信仰的双重修行

维西塔城镇达摩祖师洞,藏语称“达摩乃”,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县塔城镇其宗村西北的达摩山(又称阿海洛山)峭壁之上。这座融合自然奇观与人文信…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6个月前
1
1
167
0
巍山古城夜景:瓦檐下的光影,是时间忘了带走的碎金

巍山古城夜景:瓦檐下的光影,是时间忘了带走的碎金

晚上十点,古城里应该游人散去,街道空荡荡冷清清,多数店铺也早已关门,只有一家酒吧会传出吉他的弹唱声和客人的簌簌低语,另有一两家涮菜店小吃店还在招…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3个月前
1
1
97
0
大理南涧碧溪乡岩子头村:古树群中的宁静,古老村庄的故事

大理南涧碧溪乡岩子头村:古树群中的宁静,古老村庄的故事

车子在公路上疾速前行,天气彻底变得阴沉昏暗,似乎在积蓄一场大雨。我们决定返回巍山的时候,藏在道路两旁群山里的那些村子成了遗憾。岩子头村,我们甚至…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7个月前
1
1
200
0
柳荫茶语:大理巍山古城西河的晴日午后品茶时光

柳荫茶语:大理巍山古城西河的晴日午后品茶时光

巍山西河,也称瓜江,是红河源头的一部分,流经巍山盆地。它不仅是巍山重要的自然地理标志,也是当地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河沿岸土地肥沃,气候温和…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1年前
1
1
230
0
大理巍山小塘子村:山顶池塘边的彝族村庄

大理巍山小塘子村:山顶池塘边的彝族村庄

走进巍山这个彝族宁静古朴的村庄小塘子村,一种清新和静谧油然而生。村民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忙碌各自的生活,连家禽们也是安安静静地,它们或者窃窃私语,…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1年前
1
1
231
0
大理巍山橄榄坡:夕阳给这片雨后草甸镀金的限时美景,绿到心坎里

大理巍山橄榄坡:夕阳给这片雨后草甸镀金的限时美景,绿到心坎里

你若从巍山马鞍山乡镇府方向,沿着歪角河畔一条崎岖不堪的马路朝西边的黑惠江行驶,就一定能在路边看见被当地人称为橄榄坡的地方。第一次路过橄榄坡是在冬…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4个月前
0
0
74
0
巍宝山:彝族祭祖圣地和中国道教名山

巍宝山:彝族祭祖圣地和中国道教名山

巍宝山位于巍山城南约13公里处,从县城驾车仅二十分钟即可到达。它不仅是彝族寻根祭祖的圣地,也是道教建筑群名山。沿着坚挺整齐的青石台阶,花半天时间…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1年前
2
2
675
0
俯瞰塔城,远望达摩祖师洞和石卡雪山,秋冬季很适合来巴珠这条徒步路线

俯瞰塔城,远望达摩祖师洞和石卡雪山,秋冬季很适合来巴珠这条徒步路线

山顶的小木屋就像一位长居于此的隐者,日日面朝北方瞭望山川大地,低处的平坝是塔城镇,稍远些的右侧山峰是达摩祖师洞所在地,而视野极限处那座洁白耀眼的…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1天前
1
1
17
0
普洱澜沧糯干古寨:景迈山深处的千年傣族古村落

普洱澜沧糯干古寨:景迈山深处的千年傣族古村落

糯干古寨是景迈山众多寨子中较为有名的一个村寨,寨子中保存众多完好的特色建筑是许多游客前往的其中一个因素,这也是我们的兴趣所在。糯干古寨这个有着千…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2个月前
1
1
63
0
大理南涧宝华镇格止腊村:一条小河分两岸,却让风景成了双倍

大理南涧宝华镇格止腊村:一条小河分两岸,却让风景成了双倍

群山深处的村庄总是带有一种宁静悠远的特质,像一只栖息在高大浓密核桃树下的松鼠,远离尘嚣并且默默无闻,村民们生活在清贫与自在里,坚守顺应自然的遥远…
四弦秋四弦秋
旅行日志
3个月前
1
1
70
0
评论表单游客 您好,欢迎参与讨论。
念山川旅行
请先登录
评论列表
总数:0
念山川旅行
没有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