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还没走到瓦农,藏族婚礼上的喜庆音乐就已经隔着一湾溪流传了过来,重峦之外的雪山似乎也有耳闻,正踮起脚尖隔山相望,要凑一凑这喜庆的热闹呢。阳光明媚亦如这美好的佳日,无比欢畅明丽,叫人欣喜。午茶已经结束,客人们正三三两两坐在斜坡上的草丛里晒太阳,在闲聊中打发时间,等待下午的正席和夜晚的欢歌。
一间宽敞开放式的大厅里,男男女女早已围成一个圆形顺时针跳弦子舞,几个拉弦胡的男性村民一边奏出欢快悠扬的曲调,一边跳出洒脱不羁的舞姿,口中还念念有词,用藏语唱出即兴的编曲。与男性洒脱的舞姿相比,女性的舞姿更为温和柔美。众人跟随领舞者(即琴手)起舞,同时重复领舞者所编的歌词,不同的歌曲配合不同的舞蹈动作,但唱词应该也都是喜庆的,是对新人满满的祝福。




终于见到了身穿藏族婚服的新人,他们站在迎宾处的阳光里热情招待每一位来宾。没有来客的时候,新娘子就偷个懒,坐在树下的阴影里休息放松,新郎则陪坐在一旁说笑,那满溢的幸福无处不在。当所有宾客到齐,他们就可以得到短暂的放松,回到新房里和年轻的朋友们说说笑笑,那一刻,仿佛他们面对的是寻常生活中某一个平凡的日子。




在云南,参加不一样的藏族婚礼。在巴珠村,藏族新人的婚服有很多种不同的样式,这次他们选择的是相对简约却色彩明丽的款式。婚服因融合了藏族、纳西族、傈僳族等多民族文化元素,并深受云岭山脉的地理环境与热巴舞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塔城风格”,色彩更为鲜艳、大胆和丰富,大量使用红色、宝蓝色和明黄色等饱和度高的颜色。伴娘所穿藏服也是瓦农的团体“制服”,村中妇女在各种大型场合中会着此服装进行表演,夜晚的弦子舞与锅庄就是这套服装。





正席开始,新人又要开始忙碌起来了,一轮接一轮的敬酒仪式在众人的推杯换盏与庆贺声中进行。这天的婚礼是新娘家操办,新娘的双亲也是身穿盛装,来往于众宾客之间,欢喜之情溢于言表。




最快乐的还要属孩子们,他们大概尚不知晓婚礼的真正含义,但是在这样热闹的场合,他们只负责高兴,负责无忧无虑,穿上好看的衣服,奔跑在各个角落,拾捡每一份微笑或者狂喜。小男孩很有礼貌,在祖母的背上学做扎西德勒的手势送给陌生人,有模有样。


婚礼上看见两位穿着十分独特的老人,大概是很传统的藏服,坐在人群中尤为显眼。谁也不知道老人家头上那顶帽子是用什么做的,也不敢冒昧前去打扰。他们从几公里之外的下龙农走来参加婚礼,开心地吃完宴席,他们两人又要走上几公里的山路,一前一后地朝家的方向走去。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探究一段神秘的尚无人讲述的关于他们的往昔岁月的念头已浮现在空中了。








在巴珠村的藏族婚礼上,不同村小组的正席菜式多大同小异,荤菜远远多于素菜,方桌摆满了十几个菜碗,吃完了就会有人立刻来续上,这是主人家对来宾最真挚的答谢。




夜晚的庆典活动一项不落,兄弟会上的献唱、弦子舞和锅庄在暖洋洋的篝火下拉开序幕,人们载歌载舞,纷纷用嘹亮的歌声和欢快的舞蹈送出自己的祝福,让白昼里的明媚在寒夜延迁,直至夜尽灯消,另一片明媚照耀进新人的幸福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