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茸卓玛一家在白塔旁等我时正是上午九点,牛马们开始上班的时间。不过,他们的车是开进山野的药材地里,地头田间是他们的工位。今天的农活仍是挖木香,这些天来从村民口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挖木香。这里种的木香属云木香,是主产于云南的菊科植物木香的干燥根,因其道地产区和优良品质而闻名。它是中医里一味非常重要的理气药,核心作用是行气止痛,尤其擅长治疗脾胃和大肠的气机不畅。
云南的高海拔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木香的生长,使得这里出产的木香品质上乘,被公认为“道地药材”。云木香外形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形如枯骨。表面呈黄棕色至灰褐色,有明显的皱纹、纵沟及侧根痕。 质地坚实,不易折断。气味芳香浓烈,味微苦。其浓郁的香气是其最重要的鉴别特征之一。




格茸卓玛家的这块木香地不足一亩,若单纯依靠人力来挖,大约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费力又耗时,于是他们不得不请挖掘机来挖。挖掘机只作业一个小时就将这块地翻了个底朝天,但最终还需人力将木香的根茎从大块板结的泥土里敲打出来,而这也要花费两三天的时间。虽是朝九就开干,但这半天多半是在摸鱼,等挖掘机开进来时就差不多等到了十点。挖掘机在地里来来回回劳作,我们也只是远远地站在围栏外观望,或者去旁边一家的羊圈里找小羊玩。等扛着锄头下地去敲了不过十下,格茸卓玛的父母又说,到饭点了,该去生火做饭了。吃完饭再回到地里继续干活已是午后两点,她父亲笑说干到五点下班,好嘛,原来他们在山里干农活也是朝九晚五,不过这可比城市里的朝九晚五有趣多了。




药材地旁边就有一个木屋是他们平常做饭的地方,罗锅也都架在了火上。但挖机小哥是个讲究的人,一定要去风景好、视野开阔的地方吃饭。我跟在格茸卓玛身后,把各种家什都或是肩背或是手提,拿到草场一棵大树下,早有另一个村民在这里烧了一堆旺火,伴有浓浓松香的炊烟已升入半空。







除了吃饭的地方要风景好,挖机小哥的讲究还表现在随身携带的餐具和准备的干粮上。一个透明的塑料小方盒里放着三四样东西:两个木碗(一个用来和糌粑,一个用来喝酥油茶),一双筷子,另有一个好看的小帆布袋,帆布袋里装的是青稞面。至于食材,丰盛程度大大超出我们的想象:一份早已腌入味的新鲜鸡块,几个糯米肠,外加他自己掺入了面粉的猪肺。光是看着这些色泽诱人的食材就很叫人垂涎三尺了,更何况还有格茸卓玛他们带来的粑粑、辣椒和罗锅饭,以及在土陶里现煮的酥油茶。午饭两个小时的时间,人人都在慢条斯理地从火里把食物夹入碗中,喝下一碗又一碗热腾腾的酥油茶,触摸阳光从树枝间倾洒下来的温暖,把劳作间极为平凡的午餐变成了一种极为奢侈的享受。为了这顿丰盛且快乐的午餐,把朝九改为朝七也未尝不可呢。





吃饱喝足才能应付下午三个小时的工作量,但时间过得很快,中途休息了两次就到了“下班”时间,还好没有人偷懒,一块地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往回走时,猪圈里的小猪仔们都跟着猪妈妈走到了草地上晒太阳,其中一只正伸直了前腿,在伸懒腰,背上贴着两块膏药,主人说它被同伴压伤了,正在疗伤呢。关在羊圈里出生15天的三只小羔羊也被暂时放出了羊圈,走进了阳光里。一看见那只白色的小羊乐呵呵的笑脸,全身的疲惫一扫而光。户外烧烤、爱笑的羔羊、贴膏药的小猪,还有秋意浓浓的微风山谷,山野里这样的朝九晚五很是治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