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群山之中的巴珠村是一个典型的藏族村落,村中举行的婚礼往往具有浓厚的藏族婚俗文化,从白日的宴饮到夜晚的欢庆,处处呈现出传统藏族又兼具民族融合的独特性。听村中人说,巴珠村的婚礼通常在年末举行,并且婚礼准备的时间很漫长,长达一年甚或更久。
婚礼一般在家中举办,所需食材多为村民自己耕种和养殖。尤其是早茶午茶上用来待客的五谷点心以及宴席上的猪肉和鸡肉,都是村民经过长时间精心的耕种和养殖所产。甚至婚礼上用来招待客人的喜酒,也定然是主人家亲自酿造的。可以想象,在过去的一两年里,主人家从前一年年末将麦种撒进地里,到新一年的年初孵化小鸡、喂养幼猪,春季再种上玉米,每天都将精力花费在耕种谷物和喂养牲口上,每每念及年末那件欢天喜地的大事,内心一定充满了幸福和愉悦,而这幸福和愉悦感会一直持续到婚礼结束甚至更长时间。





才走进石家本小组举办婚礼的主人家门口,就看到了身穿盛装的新郎站在门口迎接宾客。原来新郎是丽江的纳西族人,并且新娘是出嫁到男方,所以两位新人所穿婚服以及伴娘与伴郎的服装并非藏服,而是传统的纳西族服装,被人们称为“披星戴月”。纳西族的女装较为繁复,包括衬衫、女袄、氆坎肩、围腰、七星羊皮以及头套(伴娘头上所戴),其中最为讲究的属七星羊皮。
七星羊皮通常用羊皮制成,上半部分衬着黑呢子,下半部分并列着七个彩线绣制的圆形布盘。每个圆盘中心都有两条鹿皮细线,象征着星辰的光芒。“七星”代表七颗星星,在纳西族的信仰和文化中,这通常被解释为“披星七星”,象征着纳西妇女如星星般勤劳,早出晚归。整个披肩的造型,上方的黑呢子部分象征着夜空,下方的七个星盘就是闪耀的星辰。而妇女们将它披在背上,从早忙到晚,就如同将日月星辰都披在了身上。







宴饮方面,巴珠村的茶点尤其引人注目,与整个腊普河河谷地区其他如傈僳族、纳西族等民族婚礼上的茶点大同小异。大米、小米、糯米、玉米、麦子、青稞、荞麦,各种谷物或油炸,或炒制,或磨面蒸煮,制成各色各样的点心一道道摆上桌,叫人眼花缭乱,只恨没有两个胃,好细细品尝每一种茶点的味道。这些点心均朴实无华,没有制成精美的形状,也没有添加进其他任何配料,一口下去,谷物的朴质与原味口感瞬间让人想到山川大地的厚重与沉稳。我想,人们大概是用这种方式来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感激这片天地对他们的恩赐。



午茶结束与正餐开始之间有几个小时的空闲,一小群人围在场地中间跳起了欢快的锅庄。这时的舞蹈更像是预热,为夜晚那场人数更多、气氛更浓烈的欢庆提前做准备。






正餐开始于下午两点,因宾客众多,场地有限,这里的宴席也是流水席,会一直持续到五六点。一桌又一桌满满的美味佳肴端上来,香气四溢,仅仅是闻到菜肴的香味就叫人垂涎三尺。宾客入席,司仪用藏文念出一段我听不懂的致辞,然后两位新人在好友的陪同下向一众宾客敬酒致谢,众宾客回敬,并送上新婚祝福。身穿藏服的主人,新娘的父亲和母亲走入席间,一一问候来宾,席上觥筹交错,欢声笑语,其乐融融。当白天的宴饮结束,石家本这场独特的藏族婚礼才进行了一小部分。黄昏渐临,人们一边忙着收拾打扫,一边耐心等待夜晚降临后两场更大的、通宵达旦的庆祝活动。





